家庭環境與親子關係對兒童創造力的啟發與培養 

文/郭寂莉 

 創造力與生活息息相關,藉由家庭環境和親子關係的正面支持,從小啟發孩子的創造力,培育孩子獨立自處的能力。

 面對新世紀、多樣化衝擊的社會,許多學者省思過去的教育,重新思考我們對莘莘學子的期望,並高喊要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和創造力,以期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有自處能力。 

 不論是中小學提倡的創造思考教學,甚至是研究所開發的創意開發課程,都是為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游乾桂﹝民83﹞指出3~6歲是培養創造力的關鍵期,如果這個時期沒有善加引導,那麼日後將很難再有發展。因此,啟發孩子的創造力應從幼兒期開始。

回家的方向  TOP

出生序與兒童創造力的關係

 個體在家庭的排行被認為對其日後的成就及社交、人際互動等有所關聯;而有些證據更指出,出生順序和兒童創造力發展有某些關係。Roe﹝董其,民84﹞發現,傑出的科學家大多是長子或長女,其後的研究也顯示,許多領域上的創造性成就大多數是長子或長女,但也有些研究未證實上述結論。Sternberg ﹝洪蘭譯,民88﹞認為並非是第一胎的關係,而是父母對第一個孩子在財力上比較寬裕,在情緒上比較關心。雖然出生序對兒童創造力影響的研究並無絕對或一致的結論,但是從研究結果可以發現,父母對子女的關心程度和兒童的創造力表現極有關聯,「老大照書養」的謹慎心態,和「老二照豬養」的輕鬆心境,如此相較之下,或許能對不同排行子女的不同表現做一番解釋。然而,家庭動力系統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其重要性甚至超越孩子的出生序。

家庭動力系統與兒童創造力的關係

 家庭動力系統可由家庭的溝通型態來判斷,不同溝通型態會形成不同的回饋圈,包括正向和負向的回饋圈,這些不同的溝通型態都會影響兒童的創造力。﹝Kuen-Shouh Wu,1998﹞。家庭動力系統有封閉式和開放式兩種:封閉式家庭系統裡關係結構、溝通都是僵化而固定的,不管是處理金錢、教養或是親屬間的問題,運作的模式都缺乏變化,回饋圈是負向的,容易使系統固著、不改變。而開放式家庭系統卻具有高度的彈性和創意,准許改變,也與家庭以外的許多資訊互通,回饋圈是正向的。﹝鄭玉英、趙家玉譯,民82﹞。

 顯然的,封閉式的家庭系統似乎較不允許兒童去探索,或提出天真想法;而開放式家庭對孩子分歧性的想法接受度較高。因此,只有當親子間的溝通回饋是正向的,也就是當父母對兒童的創造表現能夠加以欣賞、讚美時,兒童的創造潛能才有可能被激發出來。

回家的方向  TOP

家庭氣氛與兒童創造力的關係

 所謂家庭氣氛是由家庭成員間的互動形成的,包括父母、兄弟姊妹以及其他家庭成員間的互動。黃淑絹﹝民89﹞的研究指出,經由分析家庭氣氛量表的施測結果,得到三個影響家庭氣氛的主要因素,即自由與安全、限制與威脅、父母期望與指導;並和學生進行相關測驗後發現,「較多安全與自由」「較少限制與威脅」「較多父母期望與指導」的家庭氣氛是有利於創造力的培養。如果和上述的家庭動力系統及教養形探做連結,不難發現父母對子女的關心,給予自由和安全,以及良性正向的互動的方式,都有助於子女的創造思考發展。

一般父母的教養類型大致有五類﹝Kuen-Shouh Wu,1998﹞:

‧民主型父母

民 主型父母通常會表現出自由、鼓勵以及較不權威的教養型態,在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通常比較獨立、具獨創性,而且主動積極。父母創造豐富的學習環境以提昇孩子的潛能,家庭的氣氛是開放的,並表達出對生命的熱忱。民主型父母重視子女的感覺和不同觀點的表達,他們自己本身就是冒險家、自信、積極進取,並能欣然接受改變,而且也鼓勵孩子冒險、嘗試新事物,並對子女可能犯的錯誤或是失敗予以包容。

‧權威型父母

權威型父母會對子女做合理的要求,會表達溫暖和關心,能夠傾聽孩子的觀點,並且鼓勵孩子參與家庭中的決定。權威型教養方式是合理的、民主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父母和子女能得到應有的了解和尊重。

‧獨裁型父母

獨裁型父母對子女的要求是近乎苛求的,事事要求子女順從。「我怎麼說,你就怎麼做」是這類型家長最典型態度,在這樣的教養型態下,兒童的自我表達及自主性通常會受到壓抑,創造力的表現也比較缺乏。

‧寬容型父母

 寬容型父母允許孩子自己做決定,但很多孩子並沒有能力自己做決定,使得寬容型教養方式下的孩子缺乏克制衝動的能力,對別人的要求也常表現出不服從的態度。

‧放任型父母

 放任型父母通常忙於家計,為維持家庭生活而奔波忙碌,所以通常沒有多餘的時間來表達對孩子的關心,只能放任他們自由成長。

 研究發現,民主型及權威型教養方式下的子女會有比較多的創造力表現。你和孩子的相處模式是屬於那一種類型?如果是獨裁型的,總會認為「小孩子有耳沒嘴」,那麼你應該試著聽聽孩子的心聲,鼓勵他們自我表達;如果你是為生活忙碌的父母,那麼你應該想想是否疏忽了對子女的關注。值得注意的是,對孩子的管教太過嚴苛會壓抑其發展,然而太過放任對其創造思考也沒有多大的助益,所以家長應該常常對親子關係加以反思,以關愛的態度陪伴孩子,在孩子需要幫助時給予鼓勵和引導,需要自由時給予自我的空間。

回家的方向  TOP

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了解創造力表現的特徵

 創造力豐富的人通常都是反應靈敏,不時有很多新點子、新創見。有些研究發現,具有創造力的孩子,通常看起來似乎較頑皮,有時會顯得放蕩不羈,而且所作所為常會踰越常規,有不按牌理出牌的現象﹝陳龍安,民87﹞。這類孩子對新事物的接受度很高,具有豐富的想像力、敏銳的觀察力、旺盛的好奇心,願意接受不同的挑戰且不容易氣餒,所以孩子有不尋常的行為出現時,父母應先判斷孩子的行為是正常或是異常。具有創造力的孩子容易傾全力於一件事上,專注、好奇的結果或許會出現如愛迪生孵雞蛋的舉動,此時家長若不問原因,便一昧地限制這種不合常理的行為,無形中便壓抑孩子的想像力,成為扼殺孩子創造力的兇手。

‧創造有利的成長環境

 從上述的家庭動力系統、父母教養方式及家庭氣氛來看,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是兒童創造力能否獲得啟發的關鍵。如果父母相信並願意以溝通和尊重個別差異的民主教養方式對待子女,這樣的溝通環境便是培養孩子創造力的有利環境。父母的具體做法可以有:

1.對孩子期望要高
  父母對孩子有信心,寄以厚望,就能在言談表情中,發生鼓勵作用﹝鄭石岩,民89﹞

2.避免無異的傷害
  父母對孩子的創造性行為應有一套判斷方式,避免用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孩子,而在無意中傷害孩子。

3.欣賞孩子

經常抱持欣賞的態度看孩子,能激勵更多的自律和自愛,而且如果家庭關係強固,彼此間的人際支持緊密,就能突破種種困難,保持身心健康。

回家的方向  TOP

‧採用創意的管教方式

1.提高孩子的挫折容忍力
  Wallas認為創造的歷程要經過四個階段:準備期、醞釀期、豁朗期、驗證期。醞釀期代表個體面對問題,百思不得其解將其暫時擱置的階段。在創作的過程中,這樣情形是很常見的,我們稱它為「瓶頸」,在創造心理學上又稱為「曖昧不明的情境」,要培養孩子容忍曖昧、挫折的能力,父母可以採用慢點給答案或是延宕滿足的方式。

2.不做過多的誇獎
  父母對孩子的良好表現通常會給予誇獎貨實質的獎勵,然而獎勵應視情況而有所節制。若孩子的內在動機強烈時,則不宜給予過度的獎勵,以避免外在動機取代了自發的內在動機,降低孩子創造的醫院,產生所謂的過度辯護效應。

‧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態度

1.培養孩子的觀察力
  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應該從生活週遭的環境做起。現在的孩子和大自然愈來於疏離,一些大自然現象都是從電視或百科全書中得知,因此觀察力較不敏銳,對於不同現象間的聯想較為遲鈍。如果父母能多但孩子大自然中,讓他們經由聽、看、觸摸中,去體驗自然現象,將有助於孩子觀察力的培養。

2.增強孩子好奇與嘗試的勇氣
  孩子出生後,就用肢體感官來探索外在世界,然而在成人的保護下總是接收到一次又一次「不可以」的禁令,孩子的好奇心就這樣一次又一次的被嚇退。家長以過來人的角色給予孩子「我是為你好」的保護,卻在無意中產生反效果。這樣的情況讓許多家長在教養子女的過程中產生迷惘,其實,如果父母參與孩子的學習過程,了解孩子現階段的身心發展及學習狀況,應可從旁協助,以持續孩子探尋新事物的勇氣。

3.培養孩子主動進取的態度
  學習或創造不應只是孩子成長中某階段的任務,要培養孩子持續學習、不斷創造的意願,就要從主動進取的態度開始。

結語

 「創造即生活,生活需要創造」,創造與生活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創造可以促進良好的人際關係,創造可以增進婚姻幸福,創造也是促進企業進步的原動力﹝陳龍安、朱湘吉,民82﹞。既然創造力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培養創造力應從家庭落實,從孩子還小的時候開始。藉由家庭環境、親子關係的正面支持來啟發、培養,並期望這樣的創造力能帶給孩子豐富、圓滿的生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bo197704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