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世界上那些功成名就財源滾滾的富豪們如何培養自己的後代?這是個饒有趣味的問題。在局外人眼中,富家子弟鈔票堆中長大,肯定一輩子不愁吃喝,嬌生慣養,無憂無慮。的確,有些富家子弟仗著父輩的財富和權勢,揮金如土,驕奢淫逸,逍遙一生。然而,有些富家子弟卻能夠超然於父輩的成就之外,追尋自己的理想,創造充實的人生。這些都得益于富豪們的言傳身教。 

  *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乃富豪們的家教方略之一。財富是父輩血汗的積累,子女不可有依賴心理;要想獲得財富,就得像父輩們那樣艱苦創業,辛勤耕耘。英國報業鉅子羅伯特•麥克斯維爾在他的兩個兒子小的時候就曾對他們說:“儘管我現在擁有20多億美元的財富,但你們不要有任何奢想,將來也不會讓你們繼承這筆財產。”這使他的兩個孩子自小就擺脫了對父輩金錢的依賴,所以更加發憤努力,終於靠自己的真正學識和水準成為麥克斯維爾的得力助手。

  希臘船業鉅子歐那西斯對自己的後代也是以平民方式培養,以使他們不為祖輩的金錢所吞噬。當歐那西斯的孫女因自己的母親意外去世而過早地成為20億美元的繼承人時,長輩對她的要求反而更加嚴格:她不僅一日三餐不許剩飯,而且還要步行半裏多路去上學,每到節日還必須為窮孩子們捐出一件新玩具。

臺灣塑膠公司董事長王永慶的金錢觀教育顯然又深了一個層次。他常常向他的後輩們敲響警鐘:“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富貴不超過三代’。白手起家的第一代如果不努力,根本沒有出頭的日子。第二代多少受到第一代言行的影響,還知道用功。到了第三代,不但沒吃過苦,甚至連見都沒見過,就容易忪懈。這種演變過程往往讓人疏於防範。”王永慶此言告訴我們,如果創業者的後代坐享其成,不思進取,就會很快使家業敗落。為此,他對孩子們的零花錢嚴加限制,不許孩子亂花一分錢。當王永慶的孩子長至12歲時,他的爸爸王文洋便糾正孩子,凡事要靠自己努力。王文洋此舉表明,他已深得父輩教誨之精髓。

  以生產桂花減肥茶出名的我國企業家李百林,雖然目前擁有上億元的家產,但對自己的女兒要求十分嚴格。他從女兒很小就反復向她灌輸自己創業的艱難困苦,講述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使她從思想上珍惜幸福生活。她不僅不亂花錢,而且穿著樸素,與平民家同齡女孩並無二致。

 *培養獨立自強、為理想奮鬥的精神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使其樹立起為理想而奮鬥的精神,這也是富豪們家教方略的主要方面。當我們聽說美國洛杉磯擁有5000萬美元資產的富翁艾榮強迫自己的兒子過流浪漢生活,也許會覺得不可思議。事實上,在許多國家裏,孩子自小便被灌輸獨立意識,稍大些便離開父母,靠自己的勞動創造世界。許多富豪對自己子女的要求也不例外。

  美國旅館業鉅子約納森的兒子自小不依賴父母的財勢,獨立性強,且有自尊心。他提出想在旅館業外自闖一番事業,得到父親的鼓勵。大學畢業後,他成為波士頓電視臺的攝影記者,並很快提升為製作人,還獲得艾美獎提名。獨立地拼搏,使他嘗到了生活的苦辣酸甜,豐富了人生閱歷,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香港巨富李嘉誠在他的兩個小兒子澤钜和澤楷讀完中學後便送往美國留學。李嘉誠如是說:“作為父母,讓孩子們十五、六歲就遠離家鄉、遠離親人,當然有些於心不忍,但是為了他們的將來,就是再不忍心也要忍。”李嘉誠此舉一是讓孩子們鍛煉獨立生活的本領;二是為他們的將來更有出息。因為他知道,自小到大處處依賴父母的孩子,將來很難有所作為。

  另一位臺灣富豪王永慶更是讓他的兒子王文洋13歲時便以平民的身份出國留學。待他以優異的成績學成歸來後,仍讓他和一般的新員工一樣先實習一段時間再安排工作。這種獨立拼搏的鍛煉使王文洋獲益匪淺。

  我國的一些富豪也非常重視孩子獨立本領的培養。如鋼鐵大王馬全勝在他的兒子16歲時便將他送到國外去學習,經過5年的獨立學習和生活,他又回到父親身邊,成為馬全勝的得力助手。以生產高溫控制器發家的富豪于志海也很看重對女兒雅雯的教育,使她自小決心像父親一樣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她的理想是當一名詩人,為此每日獨處一室,不是閱讀拜倫、雪萊或海涅等名作,就是漫步花前月下,吟誦不停。由於她的不懈努力,已在多家報刊發表詩作,目前已小有名氣。獨立自強為理想而奮鬥精神的培養使這些富家子弟很快便成為棟樑之材。

  *讓勤勞節儉的品格代代相傳
  讓自己的後代具有節儉和勤勞的品格也是富豪們教子方略中成功的一面。電視上塑造的百萬富翁形象常常是穿著珠光寶氣並總是喜歡出風頭。事實上,真正的富人並非如此,也不會鍾情於豪華的住宅及名貴的汽車等奢侈品,他們勤勞而節儉,為他們的後代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美國的山姆•摩爾•沃爾頓是個擁有85億美元的富翁,但是他卻住在一座小鎮上的普通房子裏,平時開一輛舊福特車,穿著工作服像一名普通工人,其生活也同樣樂趣無窮。他的後代常以此為榮,並繼承著這一良好的家風。

 億萬富翁王永慶的一條毛巾至少使用30年,他的一雙跑鞋也是穿破了再補,補好了再穿。這同樣為他的後代起到了身教作用。

  美國的洛克菲勒是世界上最早擁有10億美元以上資產的巨富,但他不僅自己生活節儉,也決不允許子女們鋪張浪費,注意培養孩子勤儉持家的作風,這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了積極影響。洛克菲勒家族之所以長盛不衰,與此不無關係。

  世界船王包玉剛則很注重孩子們的家務勞動。在他的嚴格要求下,他的四個女兒和女婿擔當起了飯後收拾餐桌和洗碗的角色。包玉剛還處處以身做則爭幹家務活,這使他提倡的勤儉家風得以繼承發揚。

  我國著名的私人企業家“噴施寶大王”王祥林也仍然過著儉樸的生活。他說:“有人建議我,有那麼多錢,還不吃好點,穿好點。但我這種人有碗米飯就能吃飽,以吃飽為准。一個人在生活上還是不要過分追求和講究。”在他的影響下,他的後代也同樣過著勤勞而樸素的生活。

  *縱容溺愛者後代可悲
  對比之下,一些教子無方的富豪們對子女或溺愛,或縱容,使其坐享其成,庸庸碌碌,無所作為,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下場實為可悲。比如巴伐利亞王子才9歲時便已經擁有了29億美元,他每日在宮中受到75名僕役的伺候,出門時還要坐防彈車。其9歲生日的當天,王室竟出資百萬元請歌壇巨星陪他遊玩歐洲的狄斯奈樂園。而汶萊王儲15歲行“成人禮”時,竟使全國百姓為其通宵達旦地狂歡了四晝夜。如此嬌慣的王子恐怕登基之後也是個昏君。香港某大亨的兒子自小就過著超貴族化的生活,不僅頓頓山珍海味,就連所用的瓷碟都是逾千元,每理一次發需二百多元,另外大亨還定期讓孩子參加舞會等社交活動,舉手投足都是貴族禮節。儘管孩子過著富足的生活,但小小年紀已經失去了應有的兒童靈性。

  我國的一些大亨富豪由於溺愛、放縱子女,使他們的子女追求享樂,不思進取,思想腐化,道德敗壞。馬紅是某老闆的女兒,全身珠光寶器,常常進出高級賓館,一擲千金吃“豪門宴”,“每週一哥”的性遊戲玩得瀟灑刺激。這種所謂的富人生活很快使她後悔莫及,她成了性病的“感染源”。某大亨的兒子李松在其父親的嬌慣下,自小就以為高人一等,平時坐“賓士”上下學,學習上也不思上進,玩心甚重,不是聚眾打牌,就是出入舞廳酒吧。高中尚未畢業就輟學在家,遊手好閒,終日夥同流氓團夥為非作歹,最終受到法律的制裁。像這樣的例子並不在少數,應當引起我們足夠的警覺。

  總之,富豪們成功的家教方略就是讓子女擺脫對父輩金錢的依賴心理,辛勤工作,獨立城長,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準日漸提高,物質生活的富足使許多家庭對子女的教育產生偏差。那麼,看一看中外富豪們的家教方略,是否對我們自己的生活有所啟示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bo197704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