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上班族們,你最經常用來排遣時間的休閒活動是什麼呢?我想恐怕絕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看電視」吧。除了大人拿看電視來打發時間之外,家裡的兒童們,恐怕也無可避免的逐漸成為「電視兒童」了。
根據美國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美國一般家庭中學齡前的兒童一星期花在看電視的時間是三十個小時,而成年人約為每天四個小時,也就是說除了睡覺、吃飯、工作和上學之外,看電視佔據了一個人每天生活中最多的時間。美國兒童在上學以前已看了五千至八千小時的電視,到上高中時,這個青少年一生中花在看電視上的總時間數已經超過在課堂上的時間數。這樣的統計數字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呢?
讓我們看看中國古代的注重兒童學前教育的美談「孟母三遷」故事,假使孟子是出生在今日的台灣,不論孟母設想得如何周到,把家搬到再理想的地方,小孟子可能還是在電視機前長大,孟母可能因為沒有立即察覺到電視的長遠負面影響,也不會阻止。小孟子的大腦會因為花費太多時間在看電視上,失去正常童年期應有的遊戲、玩耍、聽故事、牙牙學語和各種因好奇心而驅使的學習而導致發育不全,長大成人之後也無法發展出深度的觀察與思考能力,更無從建立起崇高的道德責任感,那麼對中國文化有特殊深遠貢獻的「亞聖」恐怕就無從產生了。
而如果電視在五百年前的歐洲就已提早出現,那麼今天我們可能聽不到莫札特、貝多芬和其他近代音樂家們的優美旋律;也可能見不到達文西的傑作「蒙娜麗莎的微笑」和其他發明;而倘若電視提早在中國出現,「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可能根本不會去學寫詩,很多流傳至今的藝術精華不會被創造出來,也根本就不會產生源遠流長、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了。
你恐怕會對上面的假設抱著懷疑的眼光,認為未免太過誇大,危言聳聽吧。根據美國教育部對電視對兒童、青少年與成年人影響的報告顯示美國國內有七千萬的青年人是功能性文盲。有許多美國公司在招收新員工時發現很多應徵的高中畢業生事實上不識字,不會計算,甚至不會思考。另一項報導發現,美國十七歲以上的青年中只有約百分之七俱備上大學科學課程的程度。在一次國際性青少年的數學科學考試競賽中美國代表的成績是十二個參賽國中的倒數第一。而資深的數學老師們從六零年代就逐漸發現學生們的學習能力一年不如一年,全國性的考試成績也是年年下降。從事尖端科學研究的科學家們感嘆後繼無人。
不少人研究美國教育失敗的原因,歸罪於學校或家庭,但卻都忽略了一個可能更重要的關鍵。卡內基學習促進基金會在一九九一年曾針對美國七千位幼稚園老師調查兒童上學的情形,如他們的身體狀況、應付事務能力、情感成熟程度、語言的豐富程度、起碼的知識和道德觀念等。結果發現有百分之三十五的兒童還不俱備上幼稚園的條件。這些五歲的孩子們不知道自己的全名,不知道自己的住址,不會識別顏色,不會用鉛筆,會說的話語很有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沒有表達自己的信心,不習慣聽從老師的指導,不懂得如何輪流合用公共的物品...。總之,這些孩子們並不是智能不足,唯一的問題是他們缺少生活體驗。
所有有關學習的研究都發現大腦的成長與生活的經歷有密切的關係。美國的科學家曾經以老鼠做研究對象,他們讓某些老鼠住在所謂的「豐富」的環境裡,亦即住在大一點的籠子,有較多的玩具和玩伴。而另一些老鼠則住在所謂「貧乏」的環境裡,也就是普通的小籠子裡。則後來發現,住「豐富」環境的老鼠的大腦皮層比住「貧乏」環境的老鼠大上11%,亦即前者的思考與反應能力可能會超過後者達11%左右。但是如果把老鼠放在「豐富」的環境裡,卻不讓牠們參與遊戲和活動,只能看著其他同伴玩,則發現後來這群老鼠的大腦皮層和在「貧乏」環境的老鼠沒有差別。最有意義的發現卻是,野生的老鼠,牠們的生活領域最寬廣,經驗最豐富,大腦皮層也最發達。
上面的研究雖然是針對老鼠所作,對我們人類有沒有什麼啟發呢?
對生活在高度工商業社會,雙薪家庭,父母親多半為現實生活忙碌不堪的現代兒童們,他們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活動非看電視莫屬。被動性的看電視取代了兒童主動的參與活動,以至於他們的腦部缺少刺激發育。根據神經科學的研究,電視本身對腦神經和所有的感官系統有麻木作用,令人驚異的是,這種作用與吸毒有類似之處,因此顯而易見的,看電視也會讓人上癮。
看電視時,我們大腦的腦波型式是所謂的阿爾發波,比平常清醒狀態時的貝他波來得慢,而掌管我們思考、判斷和分析功能的左大腦半球尤其沒有反應,在面對電視時幾乎是處於關閉的狀態;只有掌管情緒反射的右大腦半球保持動,接收電視視畫面的印象和一些情感的訊息,也難怪精明的廣告商人會利用人類頭腦的這種弱點在電視上推銷商品,因為在電視廣告裡面不需要充分的理論來詳述商品的優點,只要藉著生動的畫面和簡短且感性的語句來吸引人,便可在看電視的人腦海裡留下深刻的的印象,大人小孩都會彷彿遭到催眠一般的拼命去買。因為電視廣告推銷的驚人效果,大多數美國人喜歡吃高糖分、高熱量、高脂肪的所謂垃圾食物,因此體重普遍過重。
電視螢光幕上發射的螢光每秒鐘閃動五十至六十次,超過我們神經系統所能跟上的每秒鐘二十次,而且因為這種光線是直射光,不同於我們眼睛所熟悉的反射光,眼睛會停止反應,眼球處於靜止狀態,視力完全靠眼球的頻動來調整焦距,看電視會迼成視力衰退的效果可想而知。只要想想看我們台灣地區中小學學生罹患近視的驚人比例就夠令人印象深刻了。不僅是眼睛,看電視時,身體其他的感官也多半處於休止狀態。有報導說,看幾分鐘電視後,人類腦電波的反應和在與外界隔絕的環境裡獨處四天以上的人的腦電波類似。
也就是說,專注於看電視,會逐漸剝奪人類其他感覺器官對外界環境刺激的感受能力,也就是說,對於新事物的學習能力會受到不利的影響。有趣卻也發人深省的是,德國有某些醫院開始已經有專門治療因為長期看電視而使感覺、學習能力受到損害的兒童的治療模式。一般做父母的自己都已習於看電視,很難想像自己兒女的一些困擾如睡眠不安、消化不良、情緒暴躁不安、疲倦、對做事或遊戲容易厭倦、硬心腸、性慾放縱、學習困難、手腳動作不靈活、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等等千奇百怪的問題居然是和經常看電視有關。
先進國家的教育學家近年來已越來越傾向不主張讓兒童看電視,至少等到青春期(約十三、四歲)人格稍為成熟後,再在父母的指導下收看一些經過篩選的節目。因為被動的接受電視節目塞給他們的訊息會大大減少孩子們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思考的能力,因為兒童是藉著「假想」的遊戲和聽故事時運用想像來促進其想像力;同時兒童的肢體活力也有助於促進他們意志力的形成,如果在成長期間缺少這些活動,則長大到青少年期後,面對現實世界的各種變化常會令他們感覺茫茫然,生活空虛找不到有意義的目標,碰到挫折時耐受力很低,而且做事情也常會心有餘而力不足。
另一項令有識者憂心的是,兒童對週遭的世界充滿好奇心,模仿的能力又特別強。而人格又尚未成熟,對外界的各種新奇事物也沒有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尤其是面對具近乎「催眠」能力的電視餵給他們的訊息更絕對是照單全收。而大多數電視節目製作者的思考方向都是針對占大多數的成年觀眾,鮮少考慮到家庭裡的兒童或青少年通常也同時一起收看,為了提高成人觀眾的興趣,許多節目的內容都是暴力與色情充斥,極盡「灑狗血」之能事。電視機就擺在客廳裡,任何人要看都可以,無法像電影一般,可以根據觀眾年齡做分級,在電影院門口做篩檢限制。若家長不注意,兒童或青少年很容易就會接收到不適宜他們身心健全發展的內容。近年來社會上治安日益敗壞,犯罪者年齡層逐漸下降,青少年甚至兒童的犯罪率日見上昇,恐怕有有相當大的比例是從電視節目裡吸收模仿學來的。電視的影響力怎能不讓人耽心呢?
歐美先進國家的一些較關心兒童教養的父母已經逐漸領悟到問題的所在,開始自己「戒除」看電視的習慣,也協助其兒女擺脫電視的影響力。國內在這方面以往大家了解相當缺乏,所以不僅一般人把看電視當作唯一的消遣,小孩子更是一放學就眼睛盯著電視螢光幕拾不得離開。尤有甚者,國內電視節目內容一向就是暴力與色情充斥,再加上最近狗仔隊、偷窺等八卦新聞當道,更容易令人格尚未成熟的兒童與青少年價值觀與道德判斷混淆,認為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他人的痛苦或尷尬之上是理所當然;甚且,第四台裡有關男女情色方面的畫面,原本應該有所謂鎖碼的限制,然而一般有裝置解碼器的家庭,家長並不會嚴重限制未成年子女不論是意外,或是存心去收看鎖碼頻道的節目,因此兒童和青少年心靈受到此種電視節目污染的機會就更大了。
台灣電視的發展與普及比美國慢大約二十年,因此以上這些社會現象與問題的出現自然也會比較遲,但是經過有心之士的大力呼籲和推廣觀念,現在有部份的父母與老師也開始注意到電視對兒童與家庭的影響。最近,稍為敏感的電視觀眾應可發現現在的電視節目在播出前都會先打出該節目屬哪一分級,適合哪一年齡層的人觀賞,雖然多數看電視的大人們對這些字樣依舊是視而不見,但起碼對於兒童教養較關心的家長,就比較清楚哪些節目適合或者不適合自家的小朋友收看。
這種實施電視分級的做法也可顯示國內對電視的影響力已經開始有較正確的認識,開始踏出第一步的努力。因此我們更要誠懇呼籲,關心兒女,希望兒女身心健全發展的為人父母者,儘量減少孩子收看電視的時間。當然,要把電視機從家庭完全趕出去,在現代這社會型態恐怕不大可能,而且有時我們也需要藉著電視這個媒體得知外界的各種訊息,但是千萬記著,大人對於眼睛和耳朵接收到的各種聲光刺激具有分析與判斷的能力,孩子們沒有。所以孩子們看電視時,做父母的至少要花點時間陪在旁邊和他們一起看,為他們篩選適合的節目,現在開始努力,還來得及。
作者﹕台灣台北市立療養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李政勳
留言列表